青海新聞網訊 “西部地區的發展、進步、繁榮、穩定無不凝聚著一代又一代老干部、老知識分子、老職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奮斗一生的他們期盼到條件較好的城市安度晚年。”馬志偉委員情真意切地希望國家在北京為在西部艱苦地區為國家為人民奮斗一生的奉獻者營造頤養天年的安樂窩。
馬志偉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國各地的干部、知識分子、職工響應支援大西北、大西南的號召,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一路西進,在西部省區安營扎寨,組建成立了各行各業新的單位、廠礦,東北、沿海、大工業城市的一些單位和廠礦也整建制地遷到了西部。2000年,黨中央國務院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博士團、志愿者和一批批有志于西部地區發展的仁人志士,來到了西部,與生在西部、長在西部的建設者一樣成為了新一代西部人,共同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地區穩定,為西部地區早日建成小康社會勤奮工作著,默默奉獻著。
但由于西部自然條件艱苦,尤其是青藏高原地區長期缺氧的自然環境工作和生活環境,給西部建設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傷害,心腦疾病等發病率高,奮斗一生的他們期盼回到條件較好的城市居住生活,安度晚年。
他建議,將西部地區老干部職工到內地養老工作納入“中國愛心護理工程”,制定計劃,分步實施,并把在北京建設西部地區老干部職工養老基地納入全國試點,培育好典型,待取得成效后向全國鋪開。同時,要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在建設用地、建設資金、相關費稅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而在建設模式上,可采取“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模式,高標準設計,高品位建設,產權歸公,個人租住,將基地建設成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聽、老有所樂”的頤養天年的樂園。(作者:孟軍 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