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間的年輪中,總有一些刻度,會被我們深深銘記。
從2017年5月至今的五年,就是這樣一個刻度。
時序更迭、四季更替,縱觀五年間青海發展的時與勢,不變的是新青海建設堅如磐石的歷史方位和坐標,那些溫暖的、熱烈的奮斗記憶讓人心潮澎湃、催人砥礪奮進。
五年來,我們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在勢起步疾的登攀之旅中蓄勢聚能,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經濟社會發展穩步推進、民生福祉持續提高、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2
真理的光芒,能夠穿透時光的隧道,照亮過去、現在和未來。
那些語重心長的諄諄教誨,那些飽含深情的殷殷期盼,如引領航程的燈塔,照耀著高原大地,激發起全省各族群眾勇往直前的強大力量,奏響出新青海發展的時代強音。
“十三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入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先行區、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扎扎實實推進民族地區發展。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海,提出“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社會治理,扎扎實實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新征程起步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強調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做“中華水塔”守護人、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和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
2021年6月7日至9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青海高原,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增進民生福祉、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做到學史崇德作出重大要求。提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青海的生態安全地位、國土安全地位、資源能源安全地位顯得更加重要”等一系列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思想上一以貫之、目標上與時俱進、要求上遞進深化,構成青海發展的總遵循、總綱領、總藍圖。
五年來,我們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青海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結合起來,從“四個轉變”中找方法,從“五四戰略”中尋路徑,在“一優兩高”中求突破,不斷開創新青海建設新局面。
今天,青海各族兒女以敢闖敢干、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胸懷“國之大者”、心系“省之大要”,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積極建設“五個示范省”、著力培育“四種經濟形態”、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加快建設產業“四地”,走出了一條立足優勢、符合實際、彰顯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3
成績是衡量奮斗的坐標,也是丈量發展的標尺。
從建成比亞迪鋰動力電池一期、青海銅業10萬噸陰極銅、自主研發的IBC電池打破國外壟斷,到建成青藏高原數據災備中心等大數據項目;從冷湖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正式啟用、高純硅材料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獲批,到高純氧化鎂晶體材料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一項項重大突破,成為我們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
從落地建設全國最大有機畜牧業生產基地,到實施牦牛青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和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從國家糧食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上線,到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和儲備能力再創新高,牦牛藏羊質量安全可追溯規模超過400萬頭只……一次次勇敢嘗試,成為我們綠色發展的強勁引擎。
優勢明顯。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兩個可再生能源基地雙雙躍上千萬千瓦級臺階,青豫直流工程啟動送電,世界最大規模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建成投運,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全國領先,“綠電7月在青海”系列活動繼續保持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
潛力無限。全國首個年產萬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建成投產;西成鐵路、西寧機場三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首列南亞國際班列開行,中尼陸路貿易通道合作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新辦青海新聞發布會、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動提高了青海的知名度,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機遇。
后勁十足。“四地”建設的全面推進,有力促進供給側轉型升級,有效帶動需求側企穩提質;科技創新多點發力,無水氯化鎂“卡脖子”技術難題面向全國“揭榜掛帥”,以“帥才科學家負責制”推動鎂基修復材料研發;新能源大數據平臺、“5G+智能鹽湖”等智能應用場景加快布局,數字經濟異軍突起。
……
五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重大要求,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揚棄舊的發展方式和模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換新舊動能、深化放管服,統籌“五個示范省”,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扎實推進產業“四地”建設,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
4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放眼江源大地:保護地面積增加3.41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5%,森林蓄積量增加到4993萬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7.4%,濕地保護率達64.3%,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再看周邊環境:一座座荒山染綠,一條條河流變清;藍天白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多,風沙彌漫的天氣一年比一年少,城鎮的公園、綠道持續增加,高原的草場、濕地生機盎然。
這五年,是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顯著的時期。
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制定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總體方案,啟動實施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成功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制定行動方案,明確提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踐新高地建設為統領,一體打造七個新高地。
從頂層設計到全面部署,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有序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環境保護合力集聚形成——建設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項目、生態管護員實現“一戶一崗”、全面建立五級河湖長體系、劃定生態紅線、出臺“中華水塔”保護行動綱要;狠抓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扎實推進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從最嚴格的制度到更嚴密的法治,“生態”“環保”日益成為我們持續追求的目標,廣泛的生態共識正轉化為積極行動和巨大合力。
生態畫卷底色日益鮮亮——扎實推進各類重點生態工程,完成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舉辦清潔能源發展國際高峰論壇、“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首屆國際生態博覽會;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區,已成為青海省重要的牧業基地和漁業生產基地;黃南藏族自治州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貴德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入選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從保護生態系統到全面促進綠色發展,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正變得越來越美,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
五年來,我們始終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推動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以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這五年,我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牢牢守住民生底線,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通過易地搬遷,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舊貌換新顏,土族盤繡、八眉豬養殖、青稞酒釀造等特色產業發展蒸蒸日上。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45萬元,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5年翻了5番。
為帶動農牧民就業,像圣源地毯公司這樣的企業積極作表率,搭建培訓基地,開展手藝扶貧工作,提升了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和就業技能,帶動周邊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了解決藏族群眾辦事存在溝通難的問題,西寧市城西區文亭巷社區在服務大廳專門配備雙語工作人員,為語言不通的辦事群眾進行翻譯、解答,暢通了渠道,群眾辦事也更加方便。
……
這五年,我們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贏得民心民意、匯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著力點,主動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六州所有學生和西寧、海東貧困家庭學生實現15年資助政策;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經驗在全國推廣,三項教育經費增幅名列全國第一。
國家綜合醫改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啟動青南支醫支教工作,健康青海加快建設,綜合醫改持續深化;“五醫”聯動改革縱深推進,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全覆蓋,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制度全面建立,醫療救助實現省級統籌。
社會保險各險種參保人數大幅增加,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2021年,城鎮新增就業6.3萬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10.5萬人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近90%。
累計開工建設各類城鎮保障房、新建農牧區各類住房,開工城鎮棚戶區改造、綜合整治老舊住宅小區、改造農牧民危舊房,城鎮宜居性、舒適度不斷提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019年,絕對貧困人口如期清零后,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協同推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精神扶貧,強化低保兜底保障,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五年來,我們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發展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事業,多做暖人心、得人心的實事,通過公開征集、“群眾點菜”,各類民生實事工程按期完成,打造出更多民生幸福標桿。
6
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
五年間,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從河湟谷地到戈壁高原,各族群眾生活幸福和樂,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各民族面貌、民族地區面貌、民族關系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工業園社區居住著漢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滿族、苗族等群眾1416戶4268人。各民族婦女利用閑暇時間學習鉤織、掐絲唐卡、十字繡等技藝,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攜手開啟了幸福生活。
海東市不但大力發展“拉面經濟”,還連續舉辦全省青繡大賽,30萬婦女參與巧手脫貧,“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繡”成為彰顯民族團結進步和時代主旋律的青海特色產業。
海西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各族群眾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守望相助、融合發展,先后建成牛羊肉冷凍加工廠、長江物流倉儲、民俗館等集體經濟,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好。
西寧市城西區興海路小學的民族團結教育園內,濃厚的民族團結教育氛圍感染著師生,學校還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普及民族團結知識,讓尊重民族、團結民族意識在孩子們的心里生根發芽。
我們在全省建設100個各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主題公園,3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165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等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陣地。編寫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讀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經典故事集》,出版《青海民族發展報告》藍皮書、《青海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事跡讀本》。
截至2021年,全省累計命名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家庭68.87萬戶、社區426個、鄉村4122個、學校1066所、機關2564個、企業902個、軍營157個,建成50個青少年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點,構建了全民共創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
五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心懷“國之大者”,聚全省之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率先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努力打造出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青海樣板”。
7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
過去五年,我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推進黨的建設,全面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科學化水平。
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持之以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對“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領悟轉化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工作的能力。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
始終堅持為民情懷。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進一步筑牢了信仰之基、堅定了奮進之志、夯實了行動之源。
大力弘揚清風正氣。堅持嚴的主基調,堅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
記憶猶新的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深入學習理論、扎實開展調查研究,了解民情、掌握實情,廣泛開展“我是黨員我光榮、我為黨旗添光彩”“我的崗位我負責、我在崗位請放心”崗位建功立業活動和“為民辦事在一線、化解民憂零距離”等承諾踐諾活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人心,各地結合實際,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充分發揮“百姓大篷車”“紅旗宣講團”“紅色文藝輕騎兵”等基層特色宣講隊伍作用,創新宣講方式方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開展專題宣講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去年,全省2.1萬個基層黨組織承諾踐諾辦實事7萬件,42萬余名黨員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20萬余次……截至2021年底,納入省級“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項目總臺賬的項目完成率達98%。
……
這五年,我們扎扎實實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有力促進黨員干部群眾觀念強起來,干部作風實起來,干群關系好起來,黨內生活嚴起來,為青海高質量發展鍛造出一支更加堅強有力的黨員隊伍,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
8
回顧是為了更好地前行,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抵達多遠的未來。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源于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指引,來源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更來源于近600萬青海各族兒女擰成一股繩后的努力奮斗。
歲月之河,夢想揚帆啟新程;時光之舟,槳櫓輕搖向未來。
期待綜合實力的顯著提升,為大美青海帶來更多幸福時刻;
期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更上一層樓”,為綠色發展鋪就最亮麗的底色;
期待鄉村振興闊步前行,為每一個村莊送去十里春風;
……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站在“兩個大局”交織、“兩個百年”交匯、“兩個五年”交接的關鍵節點,我們要感恩奮進,接續奮斗,在新的實踐中揚帆起航,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走下去,奮力譜寫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本文執筆楊燕玲)